真好吃丨“无名小馆”!20年柴火香,裹着街坊的热乎情

08-28 15:14  

想要了解一个城市

就得走出繁华街头

深入小街小巷

寻找那口烟火气十足的“老味道”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周矶街道的总机厂小区,探访了一家藏在角落、火了二十多年的无名小店。在这里,每一缕香气都裹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口滋味都透着街坊的温情。

这家小店没有招牌,没有指引,若非熟客领着,站在巷口怕是要来回打转。

一迈进门,时光仿佛慢了半拍:

没有花哨的装修,墙皮带着自然的斑驳

没有印着菜名的菜单,几张方桌随意摆在院子里

阳光透过枝叶落在桌面上,倒有了种自家小院的亲切感

店里的吃食虽说简单,却牢牢拴住了附近居民的胃——现包的水饺、手擀的面条,配上每天清晨现卤的五样小菜,便是全部。“就这几样,我们吃了十几年,闭着眼都知道味儿。”正在埋头吃面的张灯华笑着抬头,碗里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新鲜、实惠、够味儿,这儿早就是我们的‘家庭食堂’了。”

小店的主人是两位“老闺蜜”

在小店里里外外忙活的也多是爷爷奶奶辈

见了熟客总爱拉着唠两句家常

75岁的雷新安奶奶是掌勺的主力,每天守着那口柴火灶,动作麻利得很。水一沸,她手腕轻扬,一个个圆滚滚的水饺便“扑腾”跳进锅里。汤水咕嘟咕嘟翻涌着,面香、肉香混着柴火特有的质朴气息,顺着门缝、窗缝往巷口钻,成了最勾人的“活招牌”,路过的人闻着味儿,脚就不由自主地往这儿挪。

“每天包一千到两千个水饺,面条和卤菜的量看心情弄,卖完就收摊。”雷奶奶擦着灶台笑道,“不勉强自己,大家也吃得新鲜。”这份随性反倒让食客更上心,谁都想赶上那口刚出锅的热乎劲儿,一来二去,回头客越来越多,连带着不少年轻人也特意寻来尝鲜。

如今,总机厂小区的这家无名小店,不仅藏着周矶人记挂的“老味道”,更是街坊邻里间那股子热乎的家常温度——就像雷奶奶锅里翻滚的汤水,不烈,却暖得人心头发烫。(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


{"url":"https:\/\/img.cjyun.org\/a\/10142\/202508\/7c94de2fe1e82bf67dad58a1897574ac.jpeg","id":"509071","ratio":"0.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