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正值秋季西兰花育苗的关键时期。走进位于渔洋镇快岭村的潜江市本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一条自动化流水线正高效运转。工人将空穴盘放置在传送带上,随着机械臂精准操作,铺基质、洒水、播种、覆土等一系列工序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一盘盘整齐的育苗穴盘便从流水线末端接连送出。
“这套智能育苗机每天可生产9000盘西兰花育苗穴盘。相比于传统育苗方式,‘工厂化’育苗不仅效率大幅提高、成本显著下降,出苗率也稳定在95%以上。”合作社负责人李春秋指着正在作业的设备介绍道。
从播种到移栽,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农业科技的“密码”。李春秋拿起一盘刚播完种的育苗穴盘解释道:“种子装盘后,要先送进智能冷库进行36小时的催芽处理。待胚芽突破种壳后,再转移至恒温大棚培育。约27天后,幼苗长出4至5片真叶,就可以移栽至大田。”
“一批苗”关乎着“一季菜”。对于种植户来说,优质的种苗是好收成的前提和保障。为此,该合作社精选了耐寒性优秀的美青、青鸿这些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这几天,李春秋每天守在基地,指导工作人员按时对育苗大棚进行水肥、温度、湿度等管理,确保西兰花苗按时移栽到大田。
“我们的西兰花是‘秋播冬收’,每年8月开始陆续播种,12月进行采收。目前合作社自有种植面积达2000亩,同时还带动周边百余农户共同发展,总种植规模近5000亩。”李春秋表示,通过科学育苗、精细管理和品质把控,合作社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为周边西兰花种植户持续供应优质苗种。
成片的温室育苗大棚里,西兰花幼苗郁郁葱葱、长势茁壮。近年来,潜江市本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推动西兰花“订单种植”的发展,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如今,西兰花已然成为当地村民眼中的“金疙瘩”,不仅实现了村民经济收益与产业发展的双丰收,更为乡村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