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心区域,有一处承载着岁月记忆的老旧小区——园林街道金陵寺社区食品所小区。这里建筑年代久远,因历史遗留问题,私搭乱建现象突出,公共空间被严重挤压,卫生环境差、夜间照明缺失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居民。
“以前小区里到处都是违建,楼道堆满杂物,公共绿地成了‘私人仓库’,晚上黑灯瞎火,走路都提心吊胆。”老住户罗涛道出小区改造前的真实困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今年,金陵寺社区将食品所小区列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首要目标,以“清廉工程”为引领,通过“三步走”策略将廉洁要求贯穿改造全过程,用清风正气护航民生工程,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
动员拆违聚合力 啃下“硬骨头”
食品所小区的49处违建,是改造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违建有的占用了公共楼道,有的侵占了绿地空间,更有甚者堵塞了消防通道,不仅影响小区环境,更埋下安全隐患。面对部分居民对拆违工作的抵触情绪,社区工作人员分组包户、逐门逐户走访,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解改造方案:“拆掉违建不是‘拆您的东西’,是为了给大伙儿腾出更多公共活动空间,以后有地方遛弯、停车,安全也有保障。”
为打消居民顾虑,社区创新推出“阳光监督”机制,邀请居民代表全程参与拆违工作,从违建认定到拆除过程,居民都可现场监督。“我们选了5位热心居民当‘监督员’,每天跟着社区干部一起巡查,拆哪儿、怎么拆,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自然踏实。”社区党委书记易昌雄介绍。
在多方努力下,49处违建已顺利拆除47处,剩余2处因需与交界围墙同步拆除,正协调推进。
现场监督解矛盾 守好“质量关”
拆违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后续改造工程廉洁高效、质量过硬?
金陵寺社区成立“施工监督班”,由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和居民志愿者组成,每日巡查施工现场,严防“豆腐渣”工程。
“改造期间恰逢雨季,频繁的雨水给施工带来新挑战,拆违后的裸露地面泥泞不堪,部分区域出现雨水倒灌,居民出行受阻,矛盾一度凸显。”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洪雅丽回忆道。
社区迅速搭建“居民-施工方-社区”三方协商平台,把会议室搬到小区凉亭里,现场听诉求、解难题。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着力点。”洪雅丽表示,“有居民反映楼道口积水,我们当天就协调施工方加铺防滑砖;有老人担心新装的路灯太亮影响休息,我们就调整了照明角度和时间。”
通过三方协商,累计化解道路泥泞、临时用水用电、施工噪音等矛盾纠纷16起,既保障了施工进度,又维护了居民权益。
“有社区和居民一起盯着,我们施工更不敢马虎,每一道工序都按标准来。”施工方负责人坦言。
目前,食品所小区拆违与改造工程正同步推进,破损的路面正在重新铺设,老旧管网同步更新,休闲凉亭、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也在规划中。社区明确“居民满意度”为最终衡量标准,从功能完善到环境美化,从安全保障到便民服务,每一处细节都力求贴合居民需求。
“改造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金陵寺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收集居民意见,重点完善小区绿化、停车管理等配套设施,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邻里和谐的宜居便民“幸福宅”,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通讯员 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