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果要趁鲜,卖果要赶早!近郊果农的“甜蜜诀窍”

08-04 15:05  

7月31日清晨,泰丰街道莫市村九组的果农左绪林钻进无花果园,竹篮在臂弯里轻晃。指尖一碰,紫红饱满的果子便落入篮中。“这果子金贵,得轻手轻脚,蹭破点皮就卖不上价了。”他笑着说。

果园里弥漫着浓郁的甜香,像化不开的蜜。枝丫被果实压得弯弯的,青果藏在叶底,半熟的透着红,熟透的紫得发黑,有的裂了缝,蜜黄色的果肉往外鼓着。风扫过枝叶,果子轻轻晃动,甜香便一阵浓一阵地飘过来。

“尝尝!刚摘的,甜得很!”左绪林递来一颗带着阳光温度的无花果。果子捏在手里软乎乎的,掰开可见琥珀色的糖心,咬下时甜味满口,籽粒在舌尖咯吱作响。

额头上的汗珠滚到下巴,砸在脚下的泥土里。“这‘波姬红’就胜在这口鲜。”左绪林说,汗珠在日光里晶莹闪亮,笑容比手中的果子更甜。这甜蜜背后,是他七年躬耕田垄的坚持。

谈及当初选择无花果的原因,左绪林说其优点不少:“很好养活,对土壤要求不高,黏土、沙土都能长,抗旱性也不错,不像有些果树那么‘娇气’,病害虫害少,日常打理不用太费心思。”

“但这果子虽性子‘泼辣’、病害少,伺候起来一点懒都偷不得!”话锋一转,他扒开一根枝条,露出底下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桩子,断口处结着深褐色的痂。开春得把老枝截到二十厘米,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发了新枝只留三根,长过两米就掐尖,养分才能往果子上走。”左绪林粗糙的手掌抚过枝条,指腹磨出的厚茧蹭得叶片沙沙作响。

汗水浇灌出智慧,他摸索出的扦插法,让这份甜蜜事业加速扎根、蔓延。如今,他引种的“波姬红”已从最初的100棵幼苗发展到600棵。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无花果的娇嫩成就了它的珍贵,左绪林深知其中不易:“七八分熟不够甜,九十分熟又存不住,只有当天采、当天卖,味道才顶好。”

离城区近的地利成了天然优势。每天晨曦微露或夕阳西沉,他和爱人就准时采摘,将带着晨露或夕照的鲜果送入市场。这份“勤”,是锁住甘甜的诀窍,也是近郊农业灵活机动的生命线。

“今年是个丰年!”左绪林指着缀满枝头的果实,丰收的喜悦在皱纹里流淌。从七月到十月,百日辛劳被枝头沉甸甸的紫红果实赋予了丰厚价值。零售价稳定在每斤15元左右,四亩精心照料的土地,每亩能为他带来超万元的收益。(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 实习生 范迦勒 李雨萱)

{"url":"https:\/\/img.cjyun.org\/a\/10142\/202508\/d1da4064e5ca6012ce89f1af53cd6855.png","id":"500091","ratio":"0.7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