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晨,渔洋镇金名养鸽专业合作社内,清脆的鸽鸣声此起彼伏,“咕咕咕”的叫声划破乡村宁静。
养殖户李明芳穿梭在鸽棚间,目光扫过每一排多层立体鸽笼,手中的记录本上,每笼鸽子的“成长档案”密密麻麻。棚内,鸽子在自动投喂机前雀跃抢食,翅膀的扑棱声与“咕咕”声交织,一派生机盎然。
这份热闹,源于李明芳对养鸽产业的精准判断。2014年,他看中鸽子肉、蛋的高营养价值与市场潜力,引进2000对肉鸽建起繁殖基地。如今,合作社规模已扩展至6000平方米,4座鸽棚各司其职——2座蛋鸽舍、1座观赏鸽舍、1座肉鸽舍,存栏量达1.2万对,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养鸽事业蒸蒸日上。
“传统养殖靠经验,咱们新农人靠‘科技+数据’双驱动!”李明芳的话,道出了合作社的发展秘诀。这些年,他一次次外出取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更将鸽棚改造成“智慧农场”:温度湿度自动调控,喂食清粪一键操作,鸽蛋住进“恒温VIP包间”。机器喂养精准把控时间与食量,既提升了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养殖全程透着科学严谨。
乳鸽孵化室暖意融融,养殖户韩永恒正俯身查看孵化器运转数据。翻蛋、捡蛋、微调温湿度,这些细致活儿是他每日的必修课。“一对种鸽通常孵两枚蛋,有了机器帮忙,18天就能孵出幼崽。”他边说边轻触孵化器外壳,“幼鸽出壳后分批次放进种鸽窝喂养,这法子能提高存栏量,是我们摸索出的科技养鸽新招。”一旁的养殖户刘铭默契配合,共同守护着跃动的“致富希望”。
“今年上半年,肉鸽卖了6000对,鸽蛋销出20万余枚——肉鸽主攻本地市场,鸽蛋俏销江浙沪沿海地区;观赏鸽更厉害,靠电商渠道每月能卖7万元,半年合作社总销售额就达100万元。”李明芳算起收成,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李明芳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他的“养鸽战队”早已成形,合作社成为远近闻名的“三新”典范——新技术扎根田间,新渠道连通产销,新农人挑起大梁。
“我们要把鸽子养得更优,让更多人看清这行的门道。给村民送种鸽、传技术,让‘致富鸽’唱出共同富裕的调子。”谈及未来,李明芳眼里闪着光。他计划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蛋鸽养殖基地,吸纳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着大家把特色产业做壮做强,铺就更宽的增收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