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围绕这一时代命题,潜江市把“服务支点建设”六字深深刻进了发展坐标。
如何作答?市人大常委会紧扣省委、市委关于支点建设的战略部署,把“笔”交给了各级人大代表——一场以“聚力产业发展·代表行动”为名的履职实践,由此铺陈。
把准方向
一条主线串起全局
思想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市人大常委会深刻把握支点建设的时代意义,第一时间把省委“新春第一会”部署和市委“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目标,转化为“一个聚焦、两个协同、三个发挥、四个结合、五个必访”的具体打法——聚焦绿色化工、光电子信息、高端户外服装、虾稻四大产业,协同政府、市场“两只手”,发挥代表专业、信息、监督三大优势。一条主线,把“支点建设”的宏大叙事拆解成代表看得见、摸得着、干得好的“任务清单”。
为保障行动落地,市人大常委会从制度层面夯实基础。出台《潜江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规范代表工作、提升履职能力;制定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确保经费规范高效使用;探索建立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到区镇街道必访代表制度,密切与代表的常态化联系;完善代表信息公示制度和民情民意分析处理机制,实时掌握代表动态与群众诉求,为代表投身行动提供全方位支持。
秉持“一个代表一面旗帜”理念,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小组为基本单元、代表家站为主要阵地,创新活动形式。通过“选民接待日”“美好生活听您说”“塆台夜话”“回家进站亮码”等多样化载体,组织代表就近就便、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活动、联系群众。今年以来,400余人次代表参与行动,推动234国道熊口至张金段改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助力解决拆墙透绿、下水道改造等民生难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行动带来的变化。
专业赋能
把“代表小组”办成“产业智库”
方向既定,如何让代表行动精准发力?按照“小型、专业、高效”原则,市人大常委会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组建光电子信息、绿色化工、虾稻产业、高端户外服装4个市级专业代表小组。小组成员构成多元——既有相关委室负责人、区镇街道党委主要负责人,也有重点龙头企业代表、技术工人、合作社负责人等,确保能全方位洞察产业现状,精准找准痛点、难点、堵点,明晰发展路径。
领导示范带动,专业小组行动走深走实。5月7日,市委书记叶杨赴龙湾镇参与代表行动,调研龙湾服装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把脉定向;5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金茂清参加虾稻产业专业代表小组活动,与成员围绕技术推广、产销对接、品牌建设等深入交流,为产业升级指明方向。
各专业代表小组结合产业实际制定年度计划,明确任务、步骤与方法,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加强协调指导,推动建立“一周一活动、两周一碰头、一月一小结”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校准方向,让专业力量精准赋能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各市级专业代表小组已调研走访企业40余家,召开座谈会4场,收集整理意见建议20余条,为产业决策提供了宝贵参考。
与此同时,注重协同发力。市人大常委会将小组活动与代表建议办理相结合,推动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与行动中收集的建议同推进、同督办、同落实;与“十五五规划”编制相衔接,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广征民意,让规划更贴合产业发展需求;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相融合,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与代表回选区报告履职情况相贯通,强化代表履职监督,营造良好履职氛围。
久久为功
把“潜江经验”写进支点答卷
“组织代表集中调研视察16次,督办代表建议97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2件,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16次,听取和审议报告20件,作出决议决定1项……”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市人大常委会“聚力产业发展·代表行动”取得成效的生动注脚。
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立足职能,强化与市级专业代表小组、区镇街道人大的联动,推动工作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发挥代表专业优势,组织参与财经立法、监督、调研等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聚焦虾稻产业,通过专题调研、执法检查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各区镇街道人大积极响应,形成上下联动的生动局面。熊口镇人大依托本地虾稻产业优势,组织代表开展技术培训、产销对接等活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张金镇人大聚焦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组织代表深入企业调研,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用地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代表行动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接力赛。”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深入贯彻省人大“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视频动员部署会精神,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部署,锚定支点建设主题,聚焦代表行动实效,持续凝聚代表力量,以更精准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潜江人大的智慧与力量。(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