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淹不涝”看城市治理智慧

07-25 08:44  

连续强降雨考验下,我市城区实现“无大面积积水、交通井然、生活有序”,这份成绩不仅展现城市基础设施实力,更折射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求真务实的干事精神,为城市治理提供范例。

民生导向是城市治理的根本坐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我市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推进城市防涝工作,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从易涝点改造、管网清淤,到中考考点24小时泵车值守、雨停半小时积水即消,桩桩件件都围绕群众“雨天蹚水”痛点,致力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城市治理的大事,正是对“人民城市”最生动的注解。

系统思维构建起治理闭环。城市工作是系统工程,需统筹协调。我市防涝攻坚呈现鲜明系统性:事前“空腹疗法”降低河道水位腾出库容,事中智慧调度实现各部门联动作战,事后“雨停即清”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管网“体检”、泵站联动、树木隐患排查等工作环环相扣,不同主体形成“清淤-排水-应急-管护”的完整链条。这种全域统筹、全周期管理的思路,打破了传统治理中条块分割的局限,以“一盘棋”思维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

务实作风铸就坚实防线。160名作业人员的地毯式清淤、860人次的网格化巡查、110株倒伏树木的及时处置,这些数据背后是闻“汛”而动的执行力。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赶在下雨前完成清淤”的紧迫感;没有被动的等待,只有“提前降低水位”的主动作为。雨幕中橙色的身影,不侥幸、不松懈的态度,让防汛工作从“应急处置”转向“主动防御”,从“被动应对”变为“精准施策”,一座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已然初具雏形。

城市治理的考题,从来都在风雨中检验。我市的防涝攻坚经验表明,只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靠务实作风狠抓落实,就能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在城市治理各领域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张 悦)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2507\/dad8beb1f252a9908899b575bd8f3a97.jpg","id":"494073","ratio":"0.7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