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艳:让患者告别“难言之隐”

07-23 09:11  

手术灯骤然亮起,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海艳站在手术台旁,凭借精湛的技术,让患者无痛完成痔疮手术,又一个“难言之隐”被温柔化解。

患者说她是“守护神”,同事唤她 “女汉子”。在肛肠健康这个常被人避讳的领域,王海艳用36年的坚守,把“又脏又累又臭”的日常,过成了守护生命尊严的修行。

“看着病人能好起来,比什么都值”

肛肠科每天要面对患者的“难言之隐”,在常人看来属于有些尴尬的领域,这往往让许多女医生望而却步。王海艳为何选择肛肠科作为自己的职业道路?

面对记者的疑惑,王海艳坦言,自己生长于中医家庭,父亲对肛肠问题的治疗颇有建树。父亲治病救人时,她见过许多病例,看到很多肛肠疾病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而饱受疾病的折磨,或因误诊贻误病情而焦虑懊悔,这些经历深深地触动了她。

刚入职时,肛肠科还是男医生的 “天下”。女医生要面对的,不仅是技术挑战,还有世俗的眼光。有同事私下劝她:“小姑娘家,换个‘干净’科室多好。”

可倔强的她,偏不!第一次参与肛瘘手术,患者创面的粪渣突然喷溅,她下意识侧过脸护住患者的伤口,自己白大褂上瞬间晕开一片污渍。事后护士长要帮她换衣服,她却笑着擦掉脸上的秽物:“没事,洗干净就好。”

36年里,这样的“意外”成了家常便饭。脓肿切开时的脓液、术后换药时的粪水,她早已习以为常。

“看着病人能好起来,比什么都值。”这句话,她用行动来践行。

如今,王海艳以其出色的专业能力和特别能吃苦的作风,打破了肛肠科长期以来“阴阳不调”的局面,与一众男医生并肩共事,共同为患者的肛肠健康保驾护航。

“技术多精进一分,患者就少受一分罪”

“多亏王医生,治好了我多年的顽疾。”康复出院时,一名患者对着王海艳连连道谢。

精湛的技术背后,是王海艳36年的钻研,她总说:“技术多精进一分,患者就少受一分罪。”

多年来,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王海艳带领团队开创多项肛肠良性疾病微创新技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项目10余项,在手术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埋豆、中药熏洗坐浴等中医药特色治疗,在围手术期进行干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创伤。

同时,王海艳将电子肛肠镜、结肠水疗仪等现代设备与传统中医方法相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模式。

“为更好掌握肛肠科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充分了解前沿进展,我们制定科室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外派两名同科医生外出培训、进修,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医师个人业务能力水平。”在临床积累中,王海艳越来越意识到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

2022年,王海艳所在的科室成功创建为湖北省县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面对荣誉,她却淡定地说:“医学天天在进步,停下来就是退步。”

“医生多一分耐心,患者就多一分安心”

肛肠科的墙壁上,挂满了患者送的锦旗。“妙手回春”“仁心仁术”的烫金大字里,藏着太多细碎的温暖。

一位刚经历痔疮手术的患者告诉记者:“从入院到出院,每个环节都有专业指导,连坐姿、饮食都讲得清清楚楚,心里特别踏实。”

面对患者,王海艳总是耐心沟通,用温暖的话语化解他们心中的疑虑,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医生多一分耐心,患者就多一分安心。”她轻声说道。

这份耐心,还延伸到了医院之外。她定期带着团队深入村居开展肛肠疾病知识讲座、义诊及大肠癌普查活动。有次在乡村举办讲座,一位大爷红着脸问:“便血是不是癌?”她笑着说:“多数是痔疮,但得检查才放心,明天来医院,我给您做个筛查。”

今年4月,王海艳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她表示,“虽然很累,但一想到能解决患者的‘难言之隐’,就很有成就感,觉得一切都值得。”

手术灯亮起又熄灭,患者来了又走,而王海艳始终站在那里——用仁心驱散羞赧,用技术守护尊严,书写着最动人的医者担当。(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俊伟)

{"url":"https:\/\/img.cjyun.org\/a\/10142\/202507\/ab8e49d55d19ec30e0158e16eb8bd0bc.png","id":"495265","ratio":"0.7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