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居民楼既承载着岁月记忆,也寄托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连日来,广华寺街道以“倾听民声、严格管理、稳步推进”为“三把钥匙”,将民生温度融入改造全过程,让群众的幸福图景愈发清晰。
民声为号:绘就精准需求蓝图
“改造先问需,方案大家定”是广华寺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的起点。各社区网格员牵头组织居民代表、楼栋长召开“微座谈”240余场,逐项梳理停车难、人行道积水等民生“槽点”。方案制定阶段,通过线下座谈、现场投票等方式广纳民意,向北社区建设小区就连路面材质选择(铺砖还是混凝土)都交由居民投票决定,确保设计方案与群众期待同频。
施工中,街道邀请有经验、有威望的本地油田人才和居民代表参与监督,实时收集反馈意见。“以前下雨路面积水难行,改造前社区专门上门问需求,现在进行雨污分流,雨季出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70岁的王叔叔的切身感受,道出了一线诉求被精准回应的实效。
铁腕管理: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面子工程”,质量安全是生命线。街道构建严格的全过程监管网络:要求市住新局聘请独立监理,邀请居民代表参与监督;施工现场推行“安全日志”,施工人员每日岗前培训,街道安监员每周突击巡查,确保零重大安全事故;网格员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限时整改。
“居民监督员拿着尺子量地砖缝,比我们还较真!”施工方负责人的感慨,印证了监管的力度,让改造工程成为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
科学推进:让民生工程暖心不扰民
针对改造涉及面广、易影响居民生活的特点,街道创新实施“分片滚动、微创手术”策略:大型机械作业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噪声敏感区采用低噪设备;水电改造实行“模块化”分区作业,单栋楼停水不超过5小时,且提前通知居民储备用水。
“施工队材料堆放整齐,收工后及时冲洗路面,买菜遛弯几乎不受影响!”居民刘大姐的点赞,正是街道以“绣花功夫”降低改造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生动注脚。
截至7月初,该街道63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惠及1850栋居民楼、4.3万余户家庭。这“三把钥匙”不仅破解了老旧小区的改造难题,更打开了居民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广华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既是环境提升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下一步,将继续聚焦民生需求,把居民的“幸福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杰 通讯员 陈洋康)